“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专题网

传媒学院党委:用“三图”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高质量答卷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1448

传媒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总体要求,以实施“铸魂逐梦”工程为主线,全面推行成长陪伴计划,高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传媒人才。

一、当好立德树人“主心骨”,谋划成长陪伴“规划图”

学院党委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陪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陪伴体系。成立成长陪伴计划工作小组,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按照“学院顶层设计、导师落实、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高年级学生参与”的体系运行,强化部署落实。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育人政策。制定出台《传媒学院“铸魂逐梦”工程实施方案》《传媒学院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指导方案》等文件,为优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整合优质资源,强化精准陪伴。充分整合“导师+导生”资源,精准契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聚焦“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从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陪伴学生成长。我院学生个人和集体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取得了突出成绩,马国元同学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团支部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传媒学院团委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二、抓好思想引领定盘星”,绘就培根铸魂“底色图”

学院党委打造“党建红”线上线下思政课堂,为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蓄势赋能。坚持固本培元,打造“红色”精品新课程。依托“书记、院长第一课”、“辅导员丹心党课”、“美育+”思政课堂等平台,通过信仰公开课、专题讲座、党课团课、读书沙龙、实践教学等形式,领航学生成长。《初心使命如何能自觉不忘?》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精品教育项目”案例一等奖,《你好,王晓军学长》获苏州大学辅导员“丹心”微党课一等奖等。坚持守正创新,构筑网络思政新阵地。集聚发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元传播效能,构筑起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涵濡浸渍”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坚持求实求效,探索党史教育新模式。创造性地推出了“口播党史”、“图说党史”和“剧说党史”等沉浸式学习形式,真正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共计推出系列短视频、音频等100余期,总浏览量达18+

三、用好实践育人“助推器”,践行青春逐梦“路线图”

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专题式打造青春逐梦“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聚焦“科研竞赛+实践”,提升学生科创力。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等龙头赛事,号召动员学生用创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活动吸引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美国、英国等国内外高校学生广泛参与,征集到了1500余份作品。聚焦“两在两同+实践”,增强学生凝聚力。学院成立“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党支部和团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关键少数”的服务作用,有效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等问题,做好同学身边的“热心人”。聚焦“志愿服务+实践”,激发学生服务力。学院组建成立“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常态化“陪伴式”关爱,为农户培训新媒体技术和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探索出了一条“扶童+扶农”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共赴西藏、贵州等8省欠发达地区,帮助青少年儿童和农民1000余名,志愿服务总时长8000余小时,公益里程20000余公里,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荣誉。

学院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苏州大学党委关于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谋实规划精绘底色,踔路线,以新时代立德树人高质量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