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专题网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党建领航定向,“五抓五促”推进“一融双高”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次数:1804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对标“五个到位”,坚持党建领航定向,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以“五抓五促”切实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持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抓学习宣讲,促思想提升

坚持“学院领导引领学、班子成员率先学、中心组集体学、支部教研室集中学、教师个人自主学、内外专家辅导学、结对共建联合学”的“七学”模式,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立师生宣讲团,线上线下,深入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400余场,录制《百年信仰》等专题宣讲视频117期,音频205期,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抓组织机制,促格局构建

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创新机制,构建“三四五六七”工作格局。以政治把关、教育引导、组织带动“三驾马车”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聚焦学院发展重点任务,成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三个“行动党支部”。创建“四学四有四度”支部工作模式,即学思、学研、学讲、学行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引领有力、组织生活规范有质、推动中心工作有为、先锋模范作用有显,提高师生党员活跃度、融合度、创新度和美誉度。采用“引领式”“互动式”“开放式”“体验式”和“互联网+式”,着力打造融政治高度、情感温度、文化厚度、创新力度和艺术美度为一体的“五度”主题党课。开展师生党员社区行、企业行、乡村行、文化行、红色行和绿色行的“六行”活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宣讲调研。深化院地、院企、院际共建,下好“组织体系联建、政治理论联学、党员队伍联抓、党建阵地联用、党建工作联动、党员服务联强,党建成果联享”的“七联”棋。

三、抓队伍建设,促立德铸魂

加强党建引领强师铸魂,构建“名师+团队+梯队”队伍格局,助推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切实做到“八个相统一”,努力做“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田芝健教授主持的“思政田园”工作室入选全国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

四、抓协同育人,促改革创新

积极构建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以党建创新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档升级。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探索建立思政课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评课和创新课内外实践教学的“三集一创”教学质量体系。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聚焦职能、强化功能、提升效能“三能一体”创新格局。凝炼立体互动研究型教学法,强化“理论+舆论、学者+记者、教师+学生、课堂+社会、思想+实践”育人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抓平台机遇,促提质增效

紧紧抓住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契机,依托省市部校共建马院和省示范马院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持续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精心打造一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金课”。高标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加强长三角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和苏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教学研究成果。以工作实效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思政铸魂逐梦”工程建设,推动学院“一融双高”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